作者:
高端訓
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
全球第一大零售Walmart(沃爾瑪)面臨電商龍頭Amazon(亞馬遜)步步進逼,究竟會如何應戰?
沃爾瑪的產品六成來自中國,堅持「天天低價」,雖貴為零售霸主,去年淨利也不到三%,面臨川普的關稅大棒,也抗拒吸收全額關稅!
兩強的龍頭之爭,亞馬遜全力發展線下,沃爾瑪急速線上整合,十足是一場OMO零售霸主保衛戰,足以作為統一及全聯參考(前者併家樂福、雅虎電商、網家;後者併大潤發,自營電商)。
沃爾瑪曾購併jet.com電商,無奈成長力道不如預期,四年後結束,專注自有品牌官網直面消費者,以銷售十二萬以上品項的食品及雜貨為大宗,直攻亞馬遜弱點。
沃爾瑪發揮萬店優勢,發展第三方賣家上架平台(Walmart Marketplace)、物流配送平台(Walmart GoLocal/Spark)、學習Amazon經營RMN媒體聯播網(Walmart Connect)、推出自家數位支付(Walmart Pay),以會員系統(Walmart+)串聯產業生態系,同時開放門店給美容、美甲等小微企業,並與金融科技新創合作提供小額貸款、保險等協助店家創業。
兩大零售巨人都在建立護城河,所不同的是沃爾瑪創辦人一開始堅持從一萬五千人小鎮起家,再擴展至大城市,對第三方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多支持,做的是B2C的生意;而亞馬遜從賣書起家,吸引都會消費者,現在超過一半利潤都來自B2B的AWS。
沃爾瑪執行長麥米倫(Doug McMillon)定位沃爾瑪是人與科技、實體與電商的組合。然而沃爾瑪發展的線上服務都是亞馬遜強項,電商營收也僅占一八%,比美國整體電商滲透率還低五個百分點,即便它模仿好市多推出僅限收費會員(Club+)購買的量販通路,整合線上線下優惠,電商布局仍遠遠落後亞馬遜。
縱觀兩大零售在數位轉型時代的競爭有三個重點:一都在發展OMO策略;二建立生態系牢牢固客;三持續投資打造護城河!
到底擴大實體營收還是搶占線上份額容易?
曾經跟OMO第一股米斯特創辦人聊到線上線下轉換,發現很多線上品牌到了線下經營得有聲有色,如Life8、Air Space、Vacanza等,但是實體品牌經營電商成功者少,主因是傳統零售進入電商,存在著數位障礙,OMO的致勝關鍵,就在於手中握有多少懂實體又懂數位的人才!
馬雲說:「今天很殘酷,明天更殘酷,後天很美好。」這句話對誰適用,答案就在消費者最後打開的APP,是亞馬遜還是沃爾瑪!
[資料來源]
商業周刊,1966期,https://reurl.cc/Mz8q7K
與作者交流: https://lihi1.cc/A7xmd/MarsGo
作者介紹:
高端訓
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
工作生涯只做一件事,就是把「品牌」做好。在奧美集團(12年),幫助客戶打造品牌;在王品集團(12年),則努力為企業創建多品牌。2016年,毅然放下工作,前往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進修大數據預測科學。回來後,擔任多家企業首席顧問,致力將大數據預測科學導入品牌經營,輔導企業數位轉型。著有三本書:《多品牌成就王品》《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》及《ESG品牌創新六部曲》,並三度榮獲【金書獎】殊榮。
👉AMT官方網站
👉用LINE聯繫我們
👉加入AMT專屬討論社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