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
高端訓
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
近兩週,面對川普高舉關稅大棒,萬物齊漲,經營成本大增,企業該如何應對?不妨參考前人的錯誤示範,避免重蹈覆徹。
二零二四年,美國至少有一千九百位執行長被下台,原因幾乎都是轉型不力。不是他們不認真因應數位潮流,而是在過程中,逐步偏離了自己的「品牌定位」。
例如Nike前執行長多納霍(John Donahoe),曾是eBay和雲計算高管,更是在疫情危機時全面推動自建官網直面消費者(DTC)。二零二三年,Nike營收高達五百一十二億美元,數位比重突破三成,完勝所有競爭品牌,去年營收卻僅成長零點三%。
Nike欲振乏力,華爾街最早反應,股價從二零二一年高峰暴跌六十四%,最終導致執行長下台。
Nike為了降本增效,大砍經銷門市,但那些被它放棄的經銷通路,卻被Hoka、On Running等新品牌搶占,Nike想去中間化,卻被實體店去Nike化。
再者,原CEO放棄了最初崛起的運動市場,逐漸轉向生活風格品牌。運動員一直是Nike的品牌核心客群,例如過去推出氣墊科技、Flyknit編織技術等,都是先在運動領域成功後,再逐漸影響休閒市場。Nike推動數位轉型,重數位輕品牌,等於自廢一甲子武功!
與Nike相似,星巴克也是數位轉型的先驅者,從行動支付、OMO會員經營到Web3實驗,都是市場上的典範。然而,二零二三年星巴克宣布CEO換人,股價竟然演出慶祝行情,一天暴漲二十四%,顯示市場早已對品牌的作為感到不滿。
星巴克前執行長納拉辛漢(Laxman Narasimhan)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,改變了原本成功的品牌定位策略,承諾打造一個溫馨且充滿人情味的「第三空間」,讓人們在家與工作場所之外,擁有一個能夠放鬆、交流與享受咖啡文化的環境,成功吸引多樣化的消費族群。
但隨著行動點餐與車道取餐業績增長,星巴克開啟「外送門市」及「小店策略」,原本溫馨的咖啡體驗,逐漸被冷冰冰的數位取代,違背消費者的承諾以及創辦人舒茲的初心:「我們不是在賣咖啡,而是在提供一種體驗。」
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,「企業轉型不能偏離品牌定位」!在這個成本高漲、所有企業都在思考對策的時間點,更不該忘記這件事。
品牌大師艾克(David Aaker)曾說:「品牌定位應該指導企業的所有活動,包括策略、決策與公司文化。」
落實「品牌定位」,你在路上了嗎?
[資料來源]
商業周刊,1954期,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Archive/Article?StrId=7012221
與作者交流: https://lihi1.cc/A7xmd/MarsGo
作者介紹:
高端訓
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 創會長
工作生涯只做一件事,就是把「品牌」做好。在奧美集團(12年),幫助客戶打造品牌;在王品集團(12年),則努力為企業創建多品牌。2016年,毅然放下工作,前往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進修大數據預測科學。回來後,擔任多家企業首席顧問,致力將大數據預測科學導入品牌經營,輔導企業數位轉型。著有三本書:《多品牌成就王品》《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》及《ESG品牌創新六部曲》,並三度榮獲【金書獎】殊榮。
👉AMT官方網站
👉用LINE聯繫我們
👉加入AMT專屬討論社群